汉源以产业发展为核心驱动力,围绕增收、融合、联动三大关键方向,全面破解群众增收难题,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聚焦产业抓增收,现代农业雏形蔚然成势。规划建设汉源花椒、稻菜、甜樱桃等“七大”现代农业园区,将园区创建作为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的有力引擎,成功创成2个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并荣获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推进典型县称号。在科技赋能方面,积极与川农大、省农科院合作,搭建产学研用平台,全力攻克良种培育难题,同时试点阿牛农场等数字农业APP,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品牌建设上,以“汉源红”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构建三级品牌体系,收获57个“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汉源花椒更是成绩斐然,不仅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还连续5次斩获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品牌价值突破61.6亿元;汉源甜樱桃在国际舞台上也大放异彩,在第九届国际樱桃大会上勇夺3项特等奖、1项最佳奖。
二、围绕链条抓融合,乡村多元业态不断孵化。甘溪坝省级食品加工园区成功吸引24家国、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入驻,这些企业建立产品研发中心,深耕花椒、粮油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区综合产值高达33.28亿元。农旅融合成果丰硕,建成花海果乡AAAA级景区和三大农旅融合示范环线,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达到86家,其中“后山朴院”跻身全省4家国家甲级民宿之列,连续10届举办汉源梨花节,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62.1亿元。此外,电商产业蓬勃发展,依托11个农村电商平台,引入顺丰、京东等大型快递物流企业,建成275个电商服务网点,覆盖全县大部分乡镇和行政村,电商交易额突破15.6亿元,网络零售额达6.3亿元,荣获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三、围绕市场抓联动,联农带农机制持续优化。在专合组织建设上,抓住“全国农民合作社整县推进试点县”机遇,市场化培育各类农民合作社1106家、家庭农场2658家,其中国家级专合社8家、省级20家,省级家庭农场43家。依托全国供销百强县级社,全面梳理涉农惠农政策,用好用活各级项目扶持资金,强化农民合作社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协同发展。汉源县“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改革创新做法”获评党的十九大以来四川农村改革十大优秀案例。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上,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集体经济”主体主责,探索出五种发展模式,2024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达2766万元,村均超2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