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落实惠农政策促增收。
建立“职责明晰、操作规范、管理信息、监督常态”工作机制,强化惠农政策和金融服务,“农贷通”累计放款3553笔、总资金37.2亿元。
二是培育经营主体促增收。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家,农民合作社1124家,家庭农场1101家,规范运行的社会化服务主体44家。
三是培养乡村人才促增收。
采取“抓培训、强素质、提技能”等方式激发乡村人才活力,累计培育农村实用人才4.39万人、农业职业经理人2553人、高素质农民3928人。
四是发展农机装备促增收。
加快推进成都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园建设,聚焦丘陵山区智能适用农机装备和区域主要作物高效栽种、采收、转运装备,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缺门断档种类研发制造和引进开展宜机化改造,培育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做优社会化服务,提升机械作业效率,支撑农业降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
五是壮大集体经济促增收。
探索“农户+村集体+闲置集体资产+社会资本”组团发展模式,推广股份合作、资源合作、资金入股、租赁经营等形式,发展各类新产业新业态,共建立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73个,实施项目32个,撬动社会资金2800万元,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48个,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790.81万元。(刘雅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