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雅安市天全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决策部署,积极探索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以特色农业产业为支撑,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以立体发展为方向,实践探索出产业共育、机制共建、模式共享的“三共”联农带农强农新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迅猛发展、村民增收持续稳定、基层治理有序深化、乡风文明全面加强,走出了一条盆周山区县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一、产业共育,壮大联农厚实基础
一是园区引领,聚力培育主导产业。整合项目资金,投资8.84亿元,以柑子村为核心,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成“茶叶+生猪+粮蔬”种养循环核心区5300亩,辐射带动周边4个村发展茶园4000余亩,建成西南地区最大连片高山茶叶种植区之一。推行“茶+粮+蔬”套(间)种,良茶玉米大豆复合套种常年保持在4000亩以上,粮食年产增加1250吨,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园区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良性发展。
二是企业主导,强力推进加工产业。园区先后引进恒源农业、共兴商贸、雅韵商贸等3家农业公司,投入资金进行荒山荒坡土地整理、茶苗栽种、示范管护,推进高山茶产业基地上档升级。恒源农业投资建成5400㎡标准加工厂1座,年加工商品茶60余吨、产值9800余万元,粮食加工销售250万斤、产值300万元,园区主导产业链有效延伸。
三是集体协助,积极培育综合产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切实发挥引领作用,依托新希望30万头仔猪场,引进神豆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发展生猪育肥、粮食加工、蔬菜销售等延伸产业,初步形成以高山茶生产加工为主导、粮经蔬菜间种套种及销售、电商网购、农特产品销售等多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截至目前,核心区茶园亩均产值突破0.89万元,园区产业综合产值达1.96亿元,园区农户综合产业参与率达100%。
二、机制共建,紧密带农利益联结
一是“村集体+企业”机制,助力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以“村集体经济+企业”模式,与恒源公司共建茶产业基地3个,总面积600亩。联合周边五个村发展村集体经济“飞地项目”,建设600亩中省项目基地1个,年出栏3万头生猪代养场1处。制定《柑子村村集体经济利益分配“1234”机制》,村集体经济纯收益按10%作为村集体经济管理费及管理层报酬、20%作为公益金、30%作为产业发展公积金提留、40%作为全体股民分红。近三年,村集体经济分红90余万元,年均纯收入超过百万元。
二是“务工+入股”机制,保障村民多向增收。创建“一园多收”格局,保障农户增收。土地流转有租金。园区近300户农户流转土地8000余亩,每年土地流转稳定收入251万元。入园务工有薪金。园区固定岗位200余个,春季采茶、秋季收粮季节性务工岗位500余个,带动当地及周边村民3000余人务工就业。2024年,园区累计发放劳务工资1256万元,园区内农民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茶园管护有奖金。恒源公司采取“保底+绩效”方式,以10-50亩为一个单元,由公司统一提供化肥、农药等投入品,鼓励农户按公司生产管理标准对茶园进行管护。达到预算亩产者获取保底工资,超产茶叶的60%收入作为对农户的绩效奖。2024年,5户农户管护面积500亩,户均年收入增加3-5万元。入股分红有股金。引导农户或种植大户以土地、茶园、资金等入股企业,按股分红。17户村民以资金或土地入股园区企业,2024年分红总额达68万余元。
三是“项目+扶持”机制,激发农民增收恒定活力。定向培训提素质。依托林业、农业、水利、人事等县级职能部门培训项目,培训村民从事种养加专业素质,入园务工村民收入递增15%。营销品牌促溢价。对参与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四川国际茶叶博览会、农博会等推介活动的企业给予一定补贴,扩大园区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三年来,累计补贴20批次参展企业30万元,“高山奶白茶”品牌溢价率达20%。政策支持育主体。对园区内从事茶叶管护的大户、家庭农场等进行财政扶持,累计发放专项补贴资金1500余万元,带动大户、家庭农场主收入增幅达30%以上。
三、模式共享,厚植强农发展后劲
一是创新“托管茶园”模式,覆盖带动困难群体。引导柑子村脱贫户以自筹或无息贷款方式,按2万元/户入股园区企业,按20%收益分红20年。目前,已有19户脱贫户持资入股,确保脱贫户收入持续稳定。在此基础上,通过“衔接资金+企业投资”,创建“托管茶园”600亩,全县动态调控150户低收入人群按2万元/户政策资金入股,每年享受不低于6%的收益分红,全县低收入群众每年每户至少保底收入1286元。
二是创新“产业循环”模式,有效提升发展水平。推进“猪+粮+茶+蔬菜”产业循环发展,园区配套建成年出栏生猪4万余头的规模化生猪养猪场8个,建成农业提灌站2座,配套建设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系统11套,通过水肥一体化设施将养猪粪污就近还田,园区农药化肥使用量低于全县平均水平17.8%,认证粮食有机食品2个、茶叶有机食品3个。组建由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和县级职能部门8名专家组成的全产业链专家工作站,建成茶叶新品种繁育基地50亩,引进茶树品种30余个,推进良种选育、种养管理、循环发展等专项研究。县域茶园良种覆盖率,特色茶叶加工及配套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艺推广应用率均达100%,辐射带动思经、乐英等乡镇茶粮综合发展3万亩,茶园亩均产值达8900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5.35%,实现粪污生态化消纳、农产品有机化提升、品牌绿色化发展。
三是创新“示范带动”模式,持续放大园区能力。模式示范带动。大力推广“猪+沼+茶(粮)”种养循环生态农业,园区外种养循环比例达30%。推行茶叶与大豆、玉米、蔬菜等作物间(套)作种植模式,带动县域粮食、蔬菜种植面积扩展10000余亩。品牌示范带动。积极推进品牌创建,园区创建“高山白茶”等绿色有机品牌5个,辐射带动全县茶叶创建绿色食品认证24个、有机食品认证46个,“天全绿茶”、“天全红茶”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治理示范带动。配齐建强“两委”班子,实施支部+协会+专业合作社、党员+种养大户,深化党建引领,园区治安环境明显改善,矛盾纠纷由三年前的23起降至2024年的0起,解决群众诉求48件,核心区柑子村获评天全县乡村治理示范村。乡风示范带动。统一为村域60岁以上村民购买意外险,并定期组织健康体检,开展上门医疗诊断和健康调理服务,每年为80岁以上老人发放“产业红包”,关心关爱留守困境儿童成长,发放助学金和慰问品,鼓励其完成学业,帮助联系就业岗位,组织评比文明家庭、文明之星等活动,推动全县农村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睦邻友善、尊老爱幼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