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省种子总站发布了《2024年甘肃省秋播冬小麦冬油菜品种布局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全力做好冬小麦、冬油菜等秋播作物品种布局,促进优良品种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势区域与市场有效衔接,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保障全省粮食安全。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城乡差距与区域差距交织叠加,城乡二元结构较为明显,城乡融合为重庆破除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了指引。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有效实施,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力量。
近年来,西藏那曲市色尼区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总要求,借鉴“千万工程”及“生态智慧精品城市”经验与思路,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以“大牧场、小城镇、促合作、调结构、强带动、惠民生”为基点的“三牧联动”发展路径。 “三牧联动”是指牧业、牧区、牧民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促进牧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牧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最终实现牧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升。
彩云之南找到了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最优路径——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强力撑起云南乡村振兴的“产业脊梁”。记者日前深入云岭,行思探问,试图通过十问十答的方式梳理总结云南做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实践篇,也为各地打造自己的“土特产”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论。
全省各地因地制宜,通过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逐步探索形成秸秆综合利用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模式。如湟中区合理布局秸秆饲料化产业,在东部、西部、南部分别布设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展示基地,与已有的展示基地形成覆盖全区的示范点,充分带动全区秸秆饲料化产业发展。
长得漂亮极了,还有一周就能收割。”近日,四川成都市崇州市种粮大户郭有明看着成熟在望的“核两优7号”等100亩航天优质水稻新品种长势,心中暗自估算平均亩产能超过750公斤,“同比增长50多公斤。“头季稻千亩展示片平均亩产706公斤,超去年全县水稻平均亩产27%;最高亩产787.03公斤,很惊喜。”300余公里外,广安市邻水县安粮家庭农场负责人张钱波迎来收获季,“接下来要做好再生稻的管理和生产,力争每亩增产300公斤,朝着‘一亩田产出一吨粮’的目标迈进。
八月高原,万物葳蕤。西藏日喀则市萨迦县拉洛乡夏布曲河沿岸,一垄垄绿色植株长势喜人,一簇簇白色花朵竞相绽放。 再过一段时间,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将首次品尝到家乡土地种出的土豆。拉洛乡,位于雅鲁藏布江上游夏布曲河流域,为半农半牧乡镇,耕地分布在夏布曲河流域两侧,多为河流冲积形成的堆积地。
2024年8月19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龙沙镇长坪村千亩辣椒种植基地内,村民正穿梭其中采收辣椒,就近运送到镇上的辣椒加工厂;加工厂里,辣椒制成的“石柱红”品牌豆瓣酱等产品被摆上直播展台,一场直播下来便卖出2000余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