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的目标。如何实现“三增”?3月7日,记者邀请市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刘贵忠,结合报告谈我市抓“三农”工作的具体打算。
走进被誉为“滇中粮仓,鱼米之乡”的姚安坝子,4万亩油菜花随着气温回升逐渐绽放,风过花香,满目金黄。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长期以来受困于“资源不突出、特色不明显、要素不聚集”。如何让农业更有奔头、农民更有盼头,成了当地急需解决的问题。多年来,姚安县在实践和探索中寻找答案,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群众丰富的种植养殖经验,坚持花卉无土化、肉牛规模化、蔬菜有机化的发展定位,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路上,实现华丽的转身。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根基,其发展水平直接关乎国家的稳定与繁荣。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注入了强劲动能。此次发布的新华·中国平凉红牛价格指数和静宁苹果价格指数,将进一步提升平凉市特色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建设产业链新高地。
坡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甘福卿介绍,这片基地属于村集体租赁土地,曾因种种原因闲置两年之久。为盘活土地,破除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沉疴顽疾,2024年,在龙湖镇政府的支持下,该村与中国热科院生物所达成合作。该模式的推广预计每亩稻田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1.2万元至1.5万元。
中益乡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选准了发展黄精产业,通过村集体、企业合作等模式,发展黄精规模化种植,并在去年成功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历经5年的精心培育,黄精终变“黄金”。
3月15日,“天府良机”智库成果发布会在位于成都市新津区的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举行。会上,“天府良机”智库发布了《四川省农机化发展报告》《推进四川丘陵山区农机装备“补短板强弱项”研究报告》等成果报告,这也是自2023年12月成立以来,“天府良机”智库首次发布研究成果。
乡村,是美好生活的根基,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环。汉源县积极响应乡村建设号召,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坚”行动,通过抓住“领头羊”、扭住“核心力”、奏响“最强音”,凝聚起全县上下共建和美乡村的强大合力,为和美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我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立足省情分类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2024年启动首批2000个村补短补缺,新(改)建农村公路3989.07公里、农村供水设施3646个、学校31所、村级养老互助点100个、农村卫生厕所5.14万户,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