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川饲草产业发展有所提升,自给率从5年前的40%提升到了65%以上,但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发布的《四川省2023年饲草生产形势与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四川每年仍存在1000万吨饲草缺口,制约了畜牧大省向强省进发的步伐。如何补齐产业短板?当天,在成都召开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大会暨南方饲草生产利用研讨会(以下简称“大会”)上,与会专家开展了交流探讨。
规模化经营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乡村产业的现代化转型。近几年来,西咸新区北杜街道因地制宜发展高端果蔬、品质果蔬,引导群众科学制定种植计划,这些大棚种植的蔬菜比传统露地栽培的蔬菜没有天气和季节的闲置,还可以随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品种和规模。
达孜县雪乡雪普村旦达奶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21年,依托当地的自然环境,合作社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畜牧业奶牛养殖,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2023年6月,中国农业银行达孜区支行工作人员在业务走访中了解到,该合作社在扩大养殖规模、购买饲草、动物防疫等物资时出现资金短缺
今年以来,云南省聚焦“1+10+3”重点产业,全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农业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9%。特色经济作物产量稳定增长,蔬菜产量2240.41万吨,同比增长4.6%;茶叶产量51.58万吨,同比增长5.2%;水果产量1127.75万吨,同比增长8.6%。
近年来,长宁县井江镇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围绕产业强村富民、环境生态宜居、乡村文化繁荣、治理和谐有序四向发力,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聚焦优势资源发力,振兴乡村产业;井江镇围绕“厚培禀赋、壮大规模、种养循环、搞活小微”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发展生猪、肉牛等生态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建立“以肥养地、以地供养、种养互促”的绿色循环体系,推动优质粮油种植扩面提质,以庭院“微经济”为抓手培育产业发展多点增长极。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区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按照区党委工作要求,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持续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乡村游:民宿、农庄带动蔬菜卖出好价钱。在“蔬菜宴”引来不少顾客后,近年来潼南再接再厉,继续以蔬菜作为主题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今年初,潼南区桂林街道小舟村新开张了一家民宿,业主刘晓波为它取名蔬菜书院。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这座民宿背后有一个菜园,菜地被划分得整整齐齐,竖着密密麻麻的竹竿,番茄、黄瓜、茄子等蔬菜静静地生长,颇有一番田园野趣。
眼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饲草收割已接近尾声,截至目前,全州优质饲草收储量达10.04万吨,预计年内将达到10.5万吨。”10月28日,海西州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24年,海西州在盐碱地、一般耕地、人工饲草地等非基本农田饲草种植面积达0.851万公顷,同比增长18.3%,全年饲草收储已超过年初10万吨的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