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分期建设”的原则,以都江堰灌区和全省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为契机,推动高标准农田向优势特色产业集中,与什邡市粮烟、稻菜、等七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分年度分片区储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打破镇与镇之间的规划限制,提升项目区连片实施效果。截至目前,什邡市累计投入资金7.03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29.6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95.64%。
为从源头上防范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期可能遇到的实施阻力、频繁变更等问题,成都市青白江区在勘测设计、实施方案编制中创新实施“三下三上”工作法,高效完成2023年、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设计工作。
初冬时节,西藏拉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一排排现代化的钢构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些大棚不仅承载着丰富群众“菜篮子”、鼓起农牧民“钱袋子”的美好愿景,还见证了西藏蔬菜产业从传统向现代、从低效向高效的转变。近年来,西藏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在发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助力农牧业科技创新、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年11月13日,记者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获悉,为加快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落地应用,强化科技对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支撑作用,近日重庆推荐发布了50项2025年农业主推技术。此次推荐发布的农业主推技术涵盖粮油、经作、蔬菜、畜牧、水产、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资源环境、病虫害防治与疫病防控、智慧农业十大方面,具体有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油菜稻田免耕轻简化直播高效生产技术、青菜头良种“渝早 100”早市鲜食栽培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等50项农业实用技术。
湖南是畜禽养殖大省,每年规模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达5500万吨。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湖南省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省农业农村厅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提升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水平。
近年来,丹棱县针对境内无外来水源、河流自净能力弱、农户居住形态不一的特点,坚持统筹谋划、统筹推进、统筹管护,创新纳管处理、一体治理、生态消纳三种厕污共治模式,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全县建成污水处理设施 1.55万座,粪污无害化处理率达 93.3%,年化肥施用量减少 450余吨,年水资源再利用达7.3万余吨。近日,该县的做法入选全国乡村建设创新十大典型案例。
近年来,阿坝县根据可利用土地面积大、农牧交错和交通便利等区位禀赋,结合本县草牧业发展特点,提出“三级饲草生产及供给体系”建设方案,即:一级自给自足保障型饲草生产供应体系、二级灵活调剂型饲草生产供应体系和三级优质高产商品型饲草生产体系,该体系的建设将有助于阿坝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广汉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并实现产业升级,把政务服务的触角拓展至供销服务、产权交易、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积极探寻契合广汉“三农”发展的“政务服务+”创新改革之路,切实打通为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从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增添显著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