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津区塘河镇硐寨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会同村“两委”,因地制宜发展土鸡养殖、深山蜂蜜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邮运通”新模式,以“快递进村”促进“农产品进城”,助力硐寨村乡村振兴工作。
眼下,陇南市康县万余亩在“绿水青山间”中孕育出来的林下天麻,迎来了丰收。山间地头,麻农们围绕天麻,采挖、分拣、加工、销售……忙地不亦乐乎。近年来,康县从天麻品种、品质、品牌等方面下功夫,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天麻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小小天麻,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紧紧围绕打造“天府粮仓”丘区示范,扎实推进中稻+再生稻绿色高产高效基地建设,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2024年,全县水稻播种面积49.8万亩,总产量达32.1万吨。同时,富顺县作为“再生稻之乡”,把再生稻作为一季粮食来抓,今年全县再生稻有收面积达45万亩,产量可达8.1万吨以上。
新征程上,绵阳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铆足干劲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苦干实干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壮美画卷,努力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更大力量。这样村美人和、业兴民富的画卷,述说了绵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这是多年来,绵阳一以贯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守底线、强产业、促和美、抓改革,所造就的新气象。
近年来,井研县紧紧围绕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兴县”发展主线,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升“天府良田”质量,夯实“天府粮仓”根基。在井研县纯复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可以看到,在建高标准农田已初具雏形,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的开展边坡框格梁架设和浇筑,他们铆足干劲,奏响了“冲刺四季度大干一百天”的奋进凯歌。
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健全防止耕地撂荒长效机制,通过农村大喇叭广播、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耕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围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进行全覆盖大排查。今年,已治理撂荒地图斑耕地2188.41亩,现有耕地115.97万亩、预计粮食产量58万吨以上。
截至目前,创新研产销一体化蔬菜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模式在铜梁推广面积已达10万亩。“科技工作者通过科技小院等平台推动传统种植技术的更新,让更多农民群众受益,同时也让更多青年人才在扎根生产一线、服务乡村中得到成长。”铜梁区科协主席陈恒煦表示,该技术模式还走出铜梁,面向西南地区进行输出,正辐射带动永川区、梁平区等区县以及成渝地区,已建成13家科技小院,有力助推当地乡村振兴。
青海在新建高标准农田地块,将复种豆科作物与培肥地力相结合,促进复种面积增加。依托轮作倒茬、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推进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促进农机农艺融合,降低农民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