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中市持续探索适合区域内的可推广、可持续的秸秆利用模式,大力推广秸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通过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等形式,让“生态包袱”变身“绿色财富”。近日,在巴州区大和乡朱垭村的牧草加工厂,看见工人正在用铲子将已经粉碎好的秸秆送入裹包机内,经过压缩、加密等工序后打包,随后被规整地摆放在厂棚处。转瞬之间,原本只能一烧了之的秸秆,摇身一变成了喂养牛羊的饲料。
2024年11月21日,2024年乐山市乡村振兴项目推介会在乐山市中区召开。会议现场集中推出52个乡村振兴重点合作项目,总投资179.02亿元,主要涉及“菜篮子”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先导性支撑产业、农旅融合产业等4个方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自贡市沿滩区坚持把发展特色帮扶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花椒产业发展,不断优化花椒产业布局,不仅推动花椒产业走向高品质发展之路,也助力了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四川省2023年生猪出栏全国第一,江油市作为四川省调出大县,聚焦培育川藏黑猪“芯片”,着力建设“黑白齐飞、黑为特色”的生猪种业现代农业园区。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民富裕的可靠保证。构建川藏黑猪配套系良繁和生产体系,充分激活本地特色资源,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2024年11月20日,青海省首条育苗基质生产线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建成投产,标志着互助县率先为秸秆高值化利用寻找到新途径,不仅打破了育苗基质依靠外地购买的旧格局,而且破解了部分面源污染,实现当地资源本地消化利用的新体系,对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祁连山南麓生态环保具有现实意义。
近年来,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兰溪瑶族乡深入推动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瑶乡实现了美丽蝶变,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兰溪瑶族乡地处江永县西南边陲,辖区内有6个行政村,72个村民小组,人口10027人。此前,该乡一直是县里有名的贫困乡,如今已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示范村。该乡推出“一村一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引导香花井村的党员群众把桃树种在荒山上。如今,香花井村的桃树面积已发展成8000余亩,年收入达3000余万元。
去年,应四川松潘县的需求,我们两地农科院还与松潘县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力在松潘建设川渝‘高原粮仓’,目前已在松潘试验种植食赏两用豆新品种上百个,选育适宜蚕豆、豌豆品种10余个。”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与四川省农科院继续深化合作,力争将松潘项目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全国高原农业科技创新示范的院地合作标杆。
进入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火期,为有效预防和遏制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资源安全,增强广大群众的防火意识,宁夏固原市多措并举全力筑牢森林防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