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目标,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先后投入中省资金5.56亿元、落实州县配套资金3.36亿元,实施53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1.67万亩,覆盖永久基本农田32.4万亩,占31.59%。
南部县地处川东北、嘉陵江中上游,幅员面积2221平方公里,总人口123万,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近年来,南部县紧紧扭住产业振兴“牛鼻子”,着力构建“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晚熟柑橘、生猪等强村富民产业,成功创建省五星级柑橘现代农业园区,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出产业振兴的新画卷。
聚焦“攻单产”,今年四川启动“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千亩高产片区建设,组织开展粮油高产竞赛,综合评选出10个先进县、20个先进单位、50个四川“粮王”,引领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今年全省115个县(市、区)、810个粮食千亩片增产粮食0.84亿斤、占全省增量的10.5%。
我们修订、完善形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1+1+6’政策体系,其中,针对高标准农田的管护问题,去年甘肃颁布实施的全国首部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的省级地方性法规《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条例》作出了明确规定,《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建后管护办法》也进一步细化了具体要求。”安国民介绍,甘肃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同时重点配强县、乡两级工作力量,对高标准农田强化用途管控,实行特殊保护。
近年来,筠连县坚持把肉牛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以四大举措全力推进肉牛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基本形成种、养、肥、工、销一体化生产格局。依托“两区建设”,促进肉牛产业集群发展。围绕省三星级肉牛产业园区建设,持续深化“山繁川育、藏牛于户”南方农区肉牛养殖模式,坚持“种养循环、三产融合、农旅结合”发展定位,从基地建设、设施装备、产品加工、产业新业态、品牌培育、科技支撑和改革创新7个方面着手
近日,走进绵阳市三台县古井镇红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平整田块,现场机器轰鸣,挖掘机、拖拉机等大型机械来回穿梭,田埂修整、挖沟开渠同步进行,一派忙碌施工作业的场面。该田块业主方宏达农业公司现场负责人陈鹏宇介绍,古井镇高标准农田项目于今年10月开工,截至目前,红旗村已完成整治田地块900余亩,正在进行渠道和田间道路建设。为保障明年5月大春生产,施工单位每天投入机械120余台、人工投入300余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目前红旗村已经完成整体形象进度45%,后续还将进行蓄水池、山坪塘、提灌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5年“三农”工作。党中央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就开好这次会议,做好“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近年来,安化镇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把杜家塄村列为和美乡村建设试点村,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塑形环境“美”,铸魂精神“和”,经过三年来的打造提升,创建了杜家塄流域万亩花椒示范基地、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十里樱花生态长廊,争取资金600余万元,建成了文化广场、拦水坝、停车场、排污渠等项目,村内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彻底改善,实现“由弱到强、由穷到富、由乱到治、由治到兴”的华美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