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4月28日举行的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政商恳谈会上,《成都市新津区支持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政策》(以下简称《政策》)正式发布。该《政策》涉及粮油、畜禽水产、果蔬和农商文旅融合、农村总部经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品牌塑造等多个方面,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其中,对符合条件的农商文旅融合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补贴。
新华社郑州5月23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5月22日至23日在河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收,强化科技支撑和产业引领,推动农业创新发展,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根基。
从中共重庆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解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重庆将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开创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发展新格局。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是重庆的基本市情,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2023年,重庆市政府提出,要实施提升主城都市区极核引领行动,力争到2027年,重庆主城都市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8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两年,甘肃省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推进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呈现结构趋优、规模扩大、效益提升、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年打算多种点苜蓿,在自家够用的基础上,还能卖出去赚点钱。5月23日,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尕海镇陶哈村村民巴音达拉在饲草地里忙着打井,跟着青海奔盛草业有限公司种植苜蓿。因为种草,让他和村里人的日子更有奔头,这是海西州加大农业产业链升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日,走进位于甘肃静宁县威戎镇的嘉育牧业肉牛养殖基地项目现场,机械轰鸣,工人们加紧作业,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景象。嘉育牧业肉牛养殖基地项目占地90亩,计划总投资6175万元,其中招商引资资金4510万元,建成后养殖规模达2400头左右,将对当地发展“平凉红牛”产业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024年,甘肃嘉峪关市紧盯工作重点任务,全力以赴守底线、齐心协力强产业、铆足干劲抓项目、千方百计谋招商,持续扎紧“米袋子”、拎好“菜篮子”、端稳“肉盘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5月16日,来自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农技推广总站、四川省农科院、西昌学院、凉山州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心的有关专家,对凉山州农科院与会理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在会理市城北街道大营村7组实施的“川西南冬季马铃薯原种扩繁一级生产种高效生产技术”示范进行现场测产,亩产达5927公斤,产量喜人。现场测产 一级种薯亩产达5927公斤5月16日上午,专家组在会理市城北街道大营村7组随机选取示范农户张华高的田块对“丽薯6号”原种扩繁生产一级种全田实收。人机配合下,最终收挖1.54亩,实收一级种薯9266.7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