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获悉,为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助推巴渝和美乡村建设,首届巴渝和美乡村村歌大赛启动,即日起,符合条件的村民均可报名参加,鼓励、支持村党支部书记或第一书记领唱、担任领队或组织合唱。
日前,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甘肃乡村振兴研究报告》(2023)(以下简称绿皮书)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甘肃乡村振兴报告》是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系列的第五部成果,也是研创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地方专业化智库机构作用的又一重要成果。
近年来,太阳河乡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的支持下,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等。依托特色文旅资源,建设红色文化陈列馆,修复红色文化遗址,建成“红色教育”示范线。同时,立足茶文化、灯戏文化、山民歌、土家女儿会等传统民族文化,将红旅、农旅、文旅串联成线,吸引众多旅游爱好者前来休闲观光。
据农业农村部官网,农业农村部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404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聚集资源、细化措施,务实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不断提升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是国家生态大省、战略腹地。自2018年全面启动国家储备林建设以来,四川将此作为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生动践行“两山”理念,凸显森林“四库”价值,绘就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实验林场传来喜讯:大通县首次驯化的本地野生羊肚菌试种成功,今年6月室内栽培出菇,长势良好。 大通县宝库乡、向化藏族乡、东峡镇等森林区域一直有野生羊肚菌,之前由于人工培育难度较大,加上气候条件等制约,人工栽培羊肚菌均未成功。
烈日之下,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在山间地头,源源不断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水泵机组将河水抽到几百米高的万亩灌溉区,为农作物“解渴”。“河水引上山,农业有保障。这个被村民称为宣威‘红旗渠’‘都江堰’的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化解当地‘水在谷底流、人在山腰愁’的尴尬。
艾草种植基地的建设既破解了我村传统田地种植模式缺少经济效益而不断荒废的难题,也提供了部分就业岗位,带动了周边农户种植艾草等经济作物,破解了农产品单一问题,增加农户收入,取得良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