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的一个清晨,蛟河市庆岭镇葡萄沟村被一层薄雾轻轻笼罩,炊烟袅袅升起,与雾气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村民王文春与其他4名村民准时来到松花湖边的网箱养鱼项目基地,查看53个网箱的充氧情况,开始了一天的管护工作。
“以前种小麦是‘有病治病’,现在方法改变了,要以防为主。3月初在农业农村部门指导下,已经完成了一遍‘一喷三防’,接下来要时刻关注小麦长势,做好病虫害防控。”在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伏家镇山庄村的50亩小麦试验田里,种满了“兰天”系列的20多个品种小麦,管理这片试验田的陇南金种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山金虎介绍,“‘兰天’系列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小麦品种,具有显著的抗病性和高产特性。”
四月春光好,万物生长时。沛县沛城街道高标准农田项目现场,田块平整、道路通畅、沟渠完善,一片片田地,远眺宛若一汪绿海。“这些年,我家500多亩水稻颗粒归仓,平均亩产1300斤左右,比高标准农田建成之前亩产增加300多斤。”李集传宇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农场主陈修全说。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中办、国办近日印发《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目前,全省永久基本农田中,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4401万亩,占比82
天津市静海区立足甘肃省镇原县产业实际,秉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发展思路,全力推动镇原县草畜产业(肉羊、肉牛养殖)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底,镇原县肉羊存栏量达74.03万只,肉牛存栏量达30.02万头,养殖规模居甘肃省庆阳市前列,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特色产业。2025年,“静镇”两地继续深化产业协作,科学规划协作资金,精准谋划发展策略,致力于打造镇原“县域北部30万只肉羊绿色养殖基地、全省100万头高质量肉牛产业带”的特色草畜产业集群,推动镇原县草畜产业集群再上新台阶。
谷雨前夕,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掀起春耕生产热潮。“我家500亩早稻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成本直降80%。”港中坪村种粮大户戴宏感叹:“现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生活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 常德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为引领,稳定粮食生产、发展乡村产业、夯实基层治理,一批“桃花源里和美湘村”,正焕发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气象。
本条例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
迎春吐蕊,春风拂面。走进4月的广汉市金鱼镇,处处涌动着生机与活力。这里位于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耕地面积逾2.7万亩,素有“改革之乡、天府粮仓”的美誉。 在金鱼镇亭江社区的麦田边,一眼望去,绿油油的麦苗铺满田野,生机盎然。种粮大户刘健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并在朋友圈分享,“以前这里‘旱涝两难’,有了水网闸桥后,改变了万亩良田的命运!” 刘健口中的水网闸桥是2024年底陆续竣工的,属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三网”建设的一部分。而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变化,不仅是“
作为川南丘区农业现代化的探路先锋,自贡市大安区创新构建良种、良机、良技“三良协同”发展体系,在连绵起伏的丘陵间蹚出一条粮食稳产增产新路径,预计2025年全区大春作物播种面积将达29.59万亩,主粮种植占比提升至58.7%。